阅读的快乐
读书最重要的作用,除了消遣,就是能发现生活的更多可能。那么,这个生活的更多可能是什么?我想通过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是读书增加生命层次性。毕竟生命只有一次,但如果读书,就可以经历不同的生命,也就是你仅仅活了一辈子,但却跟着作者活了好多生。生命的层次越多,生命就越丰富,幸福感就越容易产生。
比如读《水浒传》,你就有了至少20个以上的鲜活的生命历程。我们看林冲,我其实不喜欢林冲,但是我觉得林冲这个角色刻画得最成功。林冲是80万禁军教头,他岳父也是,这个教头其实不算正式编制,或许他的理想就是这样过一生,可惜有个漂亮老婆,老婆太漂亮的男人往往都比较悲剧。我的人生这么顺利,就主要归功于我老婆。
林冲家庭本来非常幸福,但就是没有儿子,有一天夫妇俩去寺庙求子,结果林冲半路上就遇到了鲁智深,于是就跟鲁智深攀谈,让老婆带着丫鬟去寺庙。不一会,丫鬟跑回来跟林冲说:“夫人被人非礼了。”林冲何等人物,立刻跑去寺庙,挥拳就准备打,结果书里写“手先自软了”。为什么呢?调戏他老婆的是高衙内,谁呢?高俅的干儿子。放走高衙内后,林冲问老婆的第一句话是:“可曾被那厮羞辱?”意思就不需要说了吧!
你们看这个男人,第一反应不是把老婆抱过来:“乖,有我呢。”而是在意老婆是否还纯洁。老婆说:“未曾。”林冲这就放心下来,然后宅家里不出门了。结果还是没逃掉,他的好友陆谦来陷害他了,陆谦请他去喝酒,让家奴去林冲家,说林冲喝大了,快去陆谦家接。结果,林夫人到陆谦家,没发现林冲,却发现了高衙内,又是一顿折腾。
丫鬟又跑来报信,林冲匆忙赶去,见到老婆第一句又是:“可曾被那厮羞辱?”读到这里,你们大约知道林冲这个人的性格,空有一身本事,却唯唯诺诺,权衡利弊到了没有人性的地步。再后来呢,被陷害发配,走之前,还把老婆休了。《水浒传》里好女人不多,就这么一个好女人,还落下这么个下场,关键是,每次都还“未曾”。最后,林冲到梁山落草为寇,曾经一度想接娘子上山,但派人去的时候,老婆已经吊死多年了,让人唏嘘不已。
那么读下来,虽然我们没有经历林冲的人生,但是我们知道了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人生是如此的经历,他们用这样的生活态度来面对问题。我们读了,我们的层次就增加了,而生命的层次增加了,也就有智慧了,因为出现各种问题,你有备份。
二是拥有更宽阔的胸怀。比如我们读《少年维特之烦恼》,里面写一个少年对一个女生的单恋。我们读着读着也会觉得维特像某个阶段的自己,那种少年情怀,对女生的那种迫切而又拘谨的感觉。所以,最伟大的作品,就是写给我们看的,尽管作者不认识我们,但感觉他就是在写我们的人生。
叔本华曾经说过:“艺术的真谛就是以一概千千万。”诗人从生活中撷取特定的个体,准确地描述其个性,然而由此却启示了普遍的人性……他表面上只关注这一个,但事实上他所关注的是古往今来普天之下都存在的。因此,一些诗,特别是诗中的句子,即使并非警句格言,也经常适用于现实生活。
简单讲,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么一想,立刻就得到心理上的慰藉,就好比你如果听说叔本华也被人拒绝过,就觉得自己被拒绝一两次也没什么。那么,你跟叔本华就穿越了时空,而在心理上产生了某种共鸣。
叔本华被拒绝这事是真的。1831年,叔本华43岁,喜欢上了一个17岁的女孩弗洛拉,在一次游艇聚会上,他对她百般谄媚,还送给她一串白葡萄,后来被这个女孩写到了日记里,原话是:“我并不想要这串葡萄,因为老叔本华接触过它,我感到恶心,就悄悄在身后让它滑到了水里。”读到别人的痛苦,就能宽慰自己受过的伤。我每次失恋,都靠叔本华这段经历活下去。
读书也是一样,比如在《少年维特之烦恼》里,看到维特被夏绿蒂折磨得痛苦不堪,再想想自己失恋时的那份痛,好像也就小了一些。一想到我们的遭遇不过是古往今来的千万分之一,就足以支撑自己放下这份痛楚。
读书不仅仅是疗伤,因为伤还在那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一本书可以让自己的心变大,自然痛苦也就放下了。
三是增加智慧。如果人类要灭绝了,只允许你带一本读物,且只能从《花花公子》(Playboy)杂志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选一本的话,你们会带哪一本?这两本哪一本会带给你们更多的快乐呢?其实不好说。我也很难抉择,因为一本带来的快乐可能是浅层次的,一本带来的快乐是深层次的,但毋庸置疑,《哈姆雷特》所带来的快乐一定是更高质量的灵魂感受,它使我们运用更高级的智慧去思考,并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人。
而阅读此类著作,很显然,能够增加我们的智慧。这也是名著之所以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你可以看到一本《哈姆雷特》传承千年,但应该看不到一本《花花公子》传承千年。为什么呢?前者更能增加人的智慧,而这就可以让它穿越时间。
我在读很多书的时候,都会把自己代入角色中,设身处地地思考:假如我是他,我会如何处理此类问题?自己想个法子出来,然后再对照书里情节的发展,立刻就得到验证。
比如我们读《金瓶梅》,这的确是一本经典,我都可以从中读出《论语》的味道。武大郎得知潘金莲和西门庆私会,他第一反应是什么?去捉奸。武松出差前交代得很清楚:任何事情忍下来,等我回来再说。
武大郎呢?一不做二不休就去捉奸,也不掂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结果就被西门庆一脚踹个半死。被拖回家中,潘金莲就不照顾他了,那他又是怎么做的呢?他威胁潘金莲:你若给我口水喝,我就让我弟弟饶你一命。潘金莲一听,这还了得,你必须死啊!于是,就毒杀了武大郎。
如果是我们,该怎么处理?首先当然是忍,等武松回来全部搞定。如果想让潘金莲照顾怎么办?我们应该说:老婆,其实我知道你有自己的难处,我也的确配不上你,不如这几日你帮我倒杯水喝吧,我也好有力气写封休书还你个自由。
保命最重要,不是嘛。
这么一对比一深思,自己的智慧也就增长了。有句话不是说少不读《三国》吗?如果你不是这样读,读多少遍,也不过就是个书呆子,变不成自己的思想。
但凡经典作品,一定是在人性的刻画上较成功的。我们读《三体》,读着各种科幻的设想,其实核心还是人性的挣扎,比如叶文洁内心的波澜。否则,仅仅是一种玄妙世界的描写,不会给人那么大的震撼。再比如,《金瓶梅》无非用性来写人性,《红楼梦》是用贵族的没落来写人性,《西游记》用师徒取经的故事来写人性。所以,好作品,就是能剖析深刻的人性。而读人性,就是增长智慧,因为这世间最困扰人的,也就是人性了。
这就是我理解的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