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39/859639/b_859639.jpg)
五、人员定位
在线下零售交易中,消费者可能会接触到负责零售工作的具体工作人员,这时,销售人员就是品牌的代言人,成为品牌的一种人格化延伸。
零售工作人员所呈现的职业形象、职业能力、职业态度、职业细节和精神面貌将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消费者所能感知到的品牌服务人员的职业水准需要与品牌的定位、市场地位相匹配。
比如:
米其林餐厅的服务人员专业水准要更好一些。
五星级酒店的大堂服务人员的形象和服务水平要更好一些。
关于定位的两个误区
1.一家企业是否只能做一种产品
不可以这样等同。一家企业也有可能通过多品牌的策略实现多项业务的开展,并且取得比较好的业绩表现。
2.优衣库为什么获得了成功,无印良品的产品线不是也有很多吗
服饰本身就是一个类别的定位,优衣库的定位是解决消费者的日常服饰消费需求,其供应链掌控力、大店铺策略和长期积淀的品牌影响力也是巨大优势。看到这种案例时,需要更多地对比差异和差距。
无印良品的定位是居家杂货供应,类似于大超市的定位。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纯朴、简洁、环保、好用,这一理念本身就是一个定位。
检验定位还有一个非常简洁的办法,那就是看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同一场景的购买需求。买运动衣的时候一起买一双运动鞋是比较符合同一场景的采购需求的。而买运动鞋的时候同时再买一个电饭锅则不是那么搭调了。
通常情况下,一个兴旺的品牌的品类定位、品质定位、价格定位、场景定位、人员定位相互之间是匹配的。消费者在两可(品牌供给水准相当)之间徘徊的时候,细节的差异就会被消费者放大,并且放大到足以成为其决策的依据。
而苹果手机以其iOS系统迷人的灵敏性、顺滑度和稳定性迷倒众生的时候,品质定位的优异表现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消费者对苹果零售渠道的其他定位的挑剔。
然而实际情况是,越是强势的零售品牌,越爱惜自己的羽毛;越是弱势的零售品牌,越不知道自己的提升点是什么。所谓丑人多作怪,于品牌亦然。
定位是品牌起始阶段的根本性策略问题,品牌的知名度越高,定位改变的风险也就越大。
零售品牌如果不预先主动给自己进行定位设定,或者依据市场表现及时调整设定自己的清晰定位,消费者便会对该品牌自然生成一种品牌认知,该品牌就必然会陷入被动接受市场所给予的定位漩涡。通常来说,被动接受的定位仍然不失为零售品牌的事业基础,而持续忤逆消费者认知的混乱定位将会受到市场的严厉惩罚。
为了避免品牌定位的冲突,许多零售企业会采取多品牌策略。宁可用两个品牌去做两件不同的事情,也不用一个品牌去做两件不同的事情。消费者很在意一个品牌对应着的是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他们并不会关心A品牌和B品牌是否同属于一个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