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的爱:告诉孩子如何独立成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t1

4.贪欲不等于爱:父母的欲望让骇子身心俱疲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们是否有这样的症状:


认为自己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孩子应该100%地听自己的话。

即使心里明白成绩不代表一切,但是发现自己孩子不如别的孩子聪明、学习好,马上就会感到不愉快。

嘴上说爱孩子,但是在孩子的快乐和外人的眼光之间,往往还是会选择外人的眼光。

如果孩子的行为不受自己的控制,马上就会感到焦虑。


要知道,这些都是父母的欲望啊!

父母的爱面子、爱钱、爱地位、爱逞能、爱控制等一系列欲望,让孩子身心俱疲。

父母的欲望1:爱面子

因为父母爱面子,使得很多孩子在父母的控制下长大。

不得不承认,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别人的眼光之中,和别人比较,受别人的评判,受成功标准的桎梏,受普世价值的影响。

我们常常用别人的眼光、别人的标准去评价自己,评价自己是否成功;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我们也在用别人的眼光、别人的标准去评价我们的孩子。


如果孩子没有达到别人的标准,我们就认为孩子让我们丢掉了面子。

如果孩子没有比部居家的小孩考得更好,我们就认为孩子让我们丢了面子。

如果孩子没有同事的孩子有才艺,我们就认为孩子让我们丢了面子。

如果孩子没有像亲戚的孩子那样热情、大方、有礼貌、人见人夸,我们就认为孩子丢掉了我们的面子!


当我们说“要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是真的认为孩子确实需要“最好的”物质,还是出于炫耀心和比较心而选择了最好的物质?

父母爱面子,所以生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别的孩子从而让自己丢脸。于是很多父母竞相给孩子报补习班(为了成绩不输给别的孩子)、艺术班(为了才艺不输给别的孩子)、少年领袖班(为了能够领导别的孩子),还有的父母会给学校赞助,帮助孩子选择朋友,让孩子在小小年纪就出于功利的目的交朋友!

父母的爱面子,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幸福和快乐。

一次我在温州讲课的时候,有一位妈妈问我:“老师,我的女儿太要强了怎么办?”

我说:“要强是好事啊。多少妈妈希望自己的孩子要强还无法如愿呢。”

这位妈妈说:“我的女儿太要强,我担心她太要强,会像我一样,未来婚姻不幸福。”

这句话背后至少隐藏了3个问题:

第一,好胜心的问题。孩子要强,有的是因为自己本身的好胜心特别强,但好胜心只要用对地方,是没什么坏处的。

第二,安全感的问题。很多孩子之所以要强,其实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太害怕失败。说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没有进行好的挫折教育。

第三,父母虚荣心强、父母要强的问题。从这位妈妈的诉说中,就能体现出来,很多大人喜欢以自己的感觉和标准去评判孩子,去推测孩子的未来。

一个孩子要强,其实是好事。只要你引导得好,只要你把孩子要强的劲儿放准地方,其实问题不大。

没有谁天生就要强。而且很多孩子的要强,其实是父母逼出来的。

比如这位问我孩子要强怎么办的妈妈,在和我沟通的过程中,她不断地对我炫耀她的孩子有多么好,她很得意地说:“哎呀,我这孩子就是太要强了!语文经常考98分,数学经常考100分,考一次99分都不行!而且我家孩子还多才多艺,既想练主持,又想学舞蹈,还想学唱歌。哎呀!太要强了!”

讲着讲着,这位妈妈的脸上竟然流露出因为孩子要强而产生的自豪的神情。

这位妈妈也许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她嘴上说担心孩子要强,担心孩子未来的婚姻,心里却因为孩子要强而特别骄傲。

所以,很多时候,不是孩子要强不要强的问题,而是孩子父母的虚荣心可不可以少一些的问题。

父母的欲望2:爱钱

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会给孩子买昂贵的辅食、买最贵的奶粉、买进口的婴儿车……美其名曰,孩子需要最好的。

孩子真的需要最好的吗?还是父母需要孩子使用最好的,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呢?我们小的时候,物质没有现在丰富,以致很多父母在对孩子的养育问题上,常常会有一种补偿心理,想把最贵的东西买给孩子。

只要最好的、最贵的东西,其实就是爱钱的表现!这是一种对金钱的无上认可,认为只有价钱高的,才能匹配自己养孩子的标准。

父母充分认识到金钱的价值和可贵,所以在孩子的问题上,他们都想要教育出“未来最成功的孩子”。

如果你问及什么是成功,很多父母会说“有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进一步问他们:那么孩子有自己的事业,但是赚的钱不多,可以吗?

他们马上会斩钉截铁地说:“那可不行。没钱怎么行呢?”

所以,所谓“有自己的事业”,不过是幌子。很多父母都想要教育出未来能赚大钱的孩子。

如果孩子显示不出赚钱的天分(比如学习好以后就能找份好工作、善于管钱以后可以理财、孩子的爱好也是可以赚钱的),家长就会感到焦虑。

如果孩子的爱好不符合家长的期望,家长也会感到焦虑。

父母这种爱钱的行为,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梦想。

父母的欲望3:爱控制

“你不能这样!”

“你必须听爸爸妈妈的话!”

“这不行,那也不行!”

“你为什么就不能按照爸爸妈妈的想法去做呢?”

这样的话很多孩子每天都会听到好多遍,他们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控制之下。父母爱控制,使得孩子没有了自由成长的空间,每天被父母的管教压得喘不过气来。

在山西太原,有个14岁的女孩。女孩的妈妈是物理老师,所以她经常跟自己的孩子说:“你一定要把物理学好!你如果不把物理学好,让我怎么在学校待下去?别人会说,一个物理老师连自己的女儿都教不好。你看看别的学生,都巴不得让我多教教他,可是你呢?我是巴不得你问我!”

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这位妈妈就采取非常严厉的说教方法,有的时候甚至会对孩子动手。

这导致她和女儿之间的关系非常僵。

这位妈妈参加了我的一个为期3天的教育班,在听完一天我的课程之后,她就决定,一定要逼着自己的孩子也来听课。

她采取的方式是,如果孩子不来,第一,打孩子;第二,剥夺孩子对猫的抚养权。

因为这个女孩有一只小猫,她很爱那只猫。所以受了妈妈的胁迫,女儿就非常不情愿地来听课了。

我在讲课的时候,注意到她始终用充满仇恨的眼神看着我,那个眼神,就好像我欠了她两百万一样。

我特别惊讶:我做错什么了吗?为什么这个孩子这么仇恨地看着我?

课间休息的时候,女孩妈妈就叫我:“詹老师,请您来和我的孩子聊两句吧。”

我只好在孩子仇恨的目光下,硬着头皮走过去。

这个女孩看我坐在她旁边,就把头别过去,看也不看我。我只好问:“你好,怎么称呼?”

这个女孩妈妈说:“她叫杨子欣宇。”

我问孩子:“怎么了?为什么这么不开心?”

她不说话,然后孩子妈妈也不说话,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我。

我看到她们都不说话,只能继续说:“昨天你妈妈来听了我的课,可能她觉得这个课对你有帮助,所以今天带你也来了?看看有没有什么我可以帮助你的?”

这个女孩非常傲气地说:“我没有什么需要你帮助的!”

我感到很尴尬,僵持了一会儿,我想我需要一个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就是我的共情能力,我要让孩子感觉到,我是理解她的。于是我转而跟孩子妈妈说:“一看就知道她不是主动来的,肯定是你耽误孩子的休息时间了吧。孩子学习压力那么大,你还非让孩子在放假时间过来听课。”

孩子妈妈说:“是的。她不愿意来,是我逼着她来的,她不来我就收回小猫的抚养权。”

我说:“我要是知道这个情况,就不会答应你让你带女儿来。你昨天一天的课程真是白学了,怎么能这样对待孩子呢?”

这时在一边听我们俩说话的女孩竟然哭了,说:“我妈就是不讲理,她非逼着我来。”

我就道歉说:“对不起,对不起,都是我的问题。但是猫的抚养权是怎么回事?”

我和女孩聊了一会儿小猫,女孩告诉我,她妈妈说了,如果期末考试进不了前十名,就把小猫扔了。

于是我说:“怎么能这样呢?这样吧,欣宇,我来帮助你,既然我们有缘分见面,那我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我有办法,让你无论期末考试能不能考进前十名,都让你拥有猫的抚养权。”

这时女孩看着我,没有表态。我说:“我先和你妈妈沟通一下。”

我经过和孩子妈妈的沟通,了解到这个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都是4~5个小时。我表示这个学习时间太长了。

我对孩子的妈妈说:“能不能让我做决定?”

孩子妈妈说:“可以,您全权安排。”

于是我制订了两条措施:

第一条,孩子每天回家,就学习两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中,她要全神贯注地学习,不能玩手机,也不能翻冰箱找吃的。

我问孩子:“你能不能做到学习的时候全神贯注,不开小差,也不去和小猫玩?”

孩子说:“能做到。”

第二条,孩子每天早晨,要晨读45分钟,这45分钟,第一要专心,第二要大声。

孩子也表示能做到。

然后我对孩子妈妈说:“如果孩子把这两条做到了,期末考试不管考多少分,都不能拿回猫的抚养权。”

孩子妈妈欣然同意了。于是我们当场签字画押,达成了三方共识。

我感觉这个孩子立刻就开心了。

当然啦!现在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的成绩非常好。

而且这个孩子在参加我的21天训练营时,表现出了惊人的领导能力。虽然她才14岁,但是她在训练营中,表现出了体谅别人的感受、满足别人的需求的能力。

现在这个孩子和她妈妈的关系也非常好,她很骄傲地告诉我,在她参加我的21天训练营的时间里,由她妈妈和她的姑姑共同照看她的猫。

我对孩子妈妈还说过一件事:千万不要对孩子说“我还不如你养的那只猫”。

孩子爱猫,说明她有爱的能力。当妈妈看到孩子热爱小生命时,就要和她一起去照顾那个小生命,孩子会因此更爱你,把你当成她重要的小伙伴。

爱孩子,就是进入孩子的童年,和她一起做她最喜欢的那件事。

如果让作为父母的你,现在说说你的孩子的缺点,你能说出多少?

内向、胆小、就知道玩、数学不好、自私、没礼貌、喜欢撒谎、不知道心疼爸爸妈妈、迟钝……

恨不得写满一页纸。

那么请你们回忆下自己小时候的缺点,再想下现在自己身上的缺点,你们会怎么说?

我们往往会给自己辩护:有缺点是正常的、人无完人、这些不是缺点,只是我的特点。

看看,这就是双重标准!

当孩子有缺点时,我们往往急于改造,急于用我们的权威控制孩子,却不愿意付出耐心和观察,不愿意给予温和与智慧的引导。

父母的爱控制,剥夺了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我们觉得自己给予了孩子爱,其实是在用自己的贪欲控制孩子。

贪欲并不等于爱,也不能让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甚至会阻碍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