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本质迅速变化之影响
不过,设计的传统定义和它们所需要的技巧,已经被物品迅速变化的本质边缘化了。最显而易见的改变就是许多人工制品都在整合。从前光是电话这一项商品就自成一类,电话和相机是完全不同、彻底分开的两种物品。打印机、复印机或传真机,也都各自独立。但如今电话和相机,再加上MP3播放器、收音机和电子邮件传送器,全都合而为一,就像打印、影印和传真机合为一体一样。
与此同时,西方世界低成本生产的式微,也改变了设计过程的本质。如果你请一位工业设计师来“设计”新脚踏车或手表,他很可能会到中国去,从上百种不同的现成选择中挑出大部分组件,然后以他自己的方式排列组合,展现出独具风貌的成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设计比以往更重要了,但已经不限于工程的范畴,也不限于原创的组件。
关于设计本质的讨论,不该限定在风格与实质这样的两极。物品的外在当然重要,但我们也必须能够了解它背后的意义。设计不再只是根基于机械模型。打字机里就有工业设计师可以改造的零件。想想,有多少零件可供伊夫操纵?了解热电学原理,对于设计现代消费电子商品有多少帮助?设计师要处理的是表面[surface],即决定物品的外观和语意变化,让我们加以诠释、从中理解物品要传达的信息是什么:它能做什么,它的价值,以及如何开关,等等。它们并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让设计师成为讲故事的人的关键。而且,设计原本就是一种语言,唯有拥有动人故事的人,才知道如何流畅自如地使用这种语言。
当代设计师在设计时,必然得面对物品多重的定义。眼镜既是医学用品,也是时尚配件。长久以来眼镜总教人想到好学不倦的书呆子,而这很可能就是戴眼镜的人予人成熟印象的原因。眼镜其实也称得上是一种首饰:它们修饰你的外表,还有个性。当然同时我们不希望它们太容易破裂,或让我们的眼睛太疲累。
要了解设计的语言,也就是物品的形状、色彩、质地和形象所传达的信息,就必须面对功能和象征主义之间常见的矛盾。某些颜色常让人联想到男性而非女性。某些材质则意味着奢华。
值得一问的是,这些是天生就有的性质吗?抑或是经由不断重复,因为熟悉和习惯而形成的意义[就像蒸汽火车头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不常上路,但我们依然以它的图案来代表铁路平交道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