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实证主义
19世纪末,由于两派哲学理论的存在,人们对客观真理的梦想再度引燃。第一派是源自欧洲的实证主义(positivism),相信唯一可靠的知识是我们对感官经验的精确描述。第二派是源自美国的实用主义(pragmatism),相信真理是在人类行动中屡试不爽的事实。从一开始,这两派哲学的立场就和科学具有共生的关系。它们借由当时辉煌发展的物理科学,取得强而有力的支持;物理科学以正确实用的知识,让电磁马达、X射线与化学试剂(reagent chemistry)成为可能,并借此为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辩护。
当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出现后,人类对客观真理的梦想达到了顶峰。逻辑实证主义是一般实证主义稍加改变后的产物,尝试以逻辑方法和语言分析来定义科学陈述中的精髓。虽然有许多思想家对这个运动有所贡献,但是主要原动力来自维也纳学派(Vienna Circle),这是石里克(Moritz Schlick)在1924年创立、多半由奥地利的知识分子所组成的团体。维也纳学派的定期聚会一直延续到石里克1936年过世。随后,学派成员和相关人士纷纷因纳粹政权而解散,有些人则被放逐,移居美国。
1939年9月3日至9日,许多支持逻辑实证主义的学者聚集在哈佛大学,参加第五届国际联合科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the United Science),其中包括许多目前在思想史上享有盛名的人物:卡纳普(Rudolf Carnap)、法兰克(Philip Frank)、朗格(Susanne Langer)、米塞斯(Richard von Mises)、纳格尔(Ernest Nagel)、纽拉特(Otto Neurath)、帕森斯(Talcott Parsons)、奎因(Willard van Quine)和萨顿(George Sarton)。会议前两天,德国入侵波兰,这个事件必定使当时的与会人士心神分散。正如拿破仑的宣战削减了当初启蒙运动的发展潜能,现在种族优越这个伪科学理论竟引发了侵占他国领土的野蛮战争,这对人类理性的力量是更一进步的威胁与嘲弄。尽管如此,逻辑实证主义学者却继续坚持探讨下列的想法:以理性获取的知识,是人类最大的希望。
他们接着质问:该如何提取科学本质中的精华?多年来,维也纳学派所推动的思想运动,在两个层次上发生了功效:第一个层次,它重新肯定了启蒙运动的中心思想,认为坚定不移的实在论(realism)最有利于人类目标的实现。卡纳普表示,没有了“保护者或敌人”,人类必须单靠自己的智慧和意志力去找寻方法,以超越存在。科学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最佳工具,正如维也纳学派10年前所宣称的:“科学世界观服务于生命,并转而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第二个层次上的影响为第一个层次的必备条件,是找寻一个可以评断科学知识的单纯标准。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首先,每一个符号都应该代表某些真实现象,必须符合既定事实和理论所架构起来的整体结构,而不允许任何神示内容或漫无边际的笼统推论。其次,理论和事实必须步调一致。最后,我们还需要小心区分语言中的信息成分和情绪成分。对上述的各种目标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验证——的确,某项科学陈述的真正意义通常蕴含在它的验证方法之中。如果上述的指导原则能够逐渐改良,为人们所遵循,我们很快就会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一旦如此,那些建立在无知之上的形而上学将会逐步倒退,正如吸血鬼面对高举的十字架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