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与并购战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私募股权融资

第一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私募股权融资现状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私募股权发展概况

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深入阐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背景和意义、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依据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这标志着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正式提上日程。2010年9月8日,期盼已久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终于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并原则通过,正式明确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为其发展做出了规划。

随着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定位的确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该领域的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9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案例数量达到64个,投资金额18.8亿美元。

2010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继续快速增长,投资案例总数量达到147个,投资金额40.77亿美元。而从各季节的投资进度来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逐日加速,以2009年9月概念提出为起点,到2010年年底,私募股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超过其总投资金额比例的35%(见图3-1和图3-2)。

图3-1 2010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案例总数量及金额变化

资料来源:赛迪投资顾问,2012-04.

图3-2 2010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数量分布

资料来源:赛迪投资顾问,2012-04.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关注焦点,除了对互联网的投资仍然遥遥领先外,私募股权基金对于清洁技术、生物医药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意向正在向积极方向发展。目前,互联网行业投资开始出现平稳态势,而对于新兴的热点行业——节能及环保产业的投资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在整个2011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表现出对节能、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的极大热情。私募股权基金对具体产业的关注各自有所不同,但是目前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额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而且,几只影响力较大的私募股权所关注的行业排名靠前的均出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身影,占据最高投资份额的高新技术产业,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都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重点渗透的领域,另外还包括循环经济型现代农业、新型能源和环保(见表3-1)。

表3-1 2010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金额分布

资料来源:赛迪投资顾问,2012-04.

证监会明确创业板定位,欢迎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2010年3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公告,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指引》明确指出,保荐机构应重点推荐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等领域的企业,以及其他领域中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成长性强的企业。

从创业板产业结构来看,创业板战略性上市公司占据了绝对重要地位。截至2011年5月31日,在已上市的221家创业板公司中,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共64家,所占比重高达82.1%。其中,信息产业、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行业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较多(见图3-3)。

图3-3 已上市的221家创业板公司的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深交所,赛迪投资顾问整理,2012-04.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私募股权融资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随着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兴起和发展壮大,许多企业开始关注和尝试引进私募股权投资,但是,不少企业家对于这方面仍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缺乏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实际运作的真正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我有充足的现金流,不需要风险投资”

一些经营状况不错的企业逐步进入了成长期,获得了稳定的现金流,自认为手中有钱,不需要引进风险投资。实际上,如果企业不能快速发展壮大,那么这些企业今天的地位很可能遭到重新洗牌,特别是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在银行融资渠道不畅、上市融资成本过高的情况下,引进风险投资似乎已成为较好的出路。况且私募股权融资是一种权益投资,风险投资人的着眼点,不在于短期利润,而在于长期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值,这无疑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因此,以现在的资金状况的良好来否定风投的作用,是一种短视的表现。

(二)过度包装或不包装

有些企业为了融资,不惜一切代价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财务数据脱离了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另一些企业认为自己经营效益好,应该很容易取得融资,不愿意花时间及精力去包装企业,不知道资金方看重的不仅是企业短期的利润,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及企业面临的风险是资金方更为重视的方面。

(三)缺乏长期规划,忽视企业内部管理

多数企业都是在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时才想到去融资,不了解资本的本性是逐利而不是救急,更不是慈善。企业在正常经营时就应该考虑融资策略,和资金方建立广泛联系。还有些企业融资时只想到要钱,一些基础工作也不及时去做。企业融资前,应该先将企业梳理一遍,理清企业的产权关系、资产权属关系、关联企业间的关系,把企业及公司业务清晰地展示在投资者面前,让投资者和债权人放心。

(四)只认钱,不认人;只想融资,不想规范化

民营企业急于融资,没有考虑融资后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民营企业融资时除了资金,还应考虑投资方在企业经营、企业发展方面对企业是否有帮助,是否能提升企业的价值。企业融资是企业成长的过程,也是企业走向规范化的过程。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应不断促进企业走向规范化,通过企业规范化来提升企业融资能力。

(五)只顾扩张,不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很多民营企业通过融资不断扩张,但企业管理却依然粗放、松散,投资方面更是随意和冲动。随着企业扩张,企业应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公司决策走向规范、科学的道路,通过规范化的决策和管理来规避企业扩张过程中的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