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之研究(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勇于任事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生于福建侯官。

林则徐幼时家教甚严。14岁中秀才,入学福建鳌峰书院国内鳌峰书院有多座,如湖南嘉禾鳌峰书院,四川陵州鳌峰书院等等。此鳌峰书院系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福建巡抚张伯行创建于福州九仙山鳌峰北麓。初有书舍一百四十间。每年报考生、童五六千人,录取三百人左右。考课以制义为主,附试古文、经史。校刊先儒遗著五十五种。康熙至道光初年(1821年左右),历任督、抚常到书院讲课、考课、颁书,修订章程。清乾隆、清嘉庆年间(1796—1820)常开讲座,请院内外学者主讲经史。首任山长蔡璧,漳浦人,拔贡,曾任罗源县学教谕。在教学上主张以古圣贤为榜样,以器识为先。书院为闽台文化重要策源地。现在福州师范校内。林则徐在此苦读七年。鳌峰书院到道光年间,学术思想已非创始人张伯行时期那样独尊程朱理学,而是兼收并蓄,经常有院内外学者来讲学。嘉庆九年(1804年),林则徐中举,当年参加会试不第。后任闽抚张师诚幕宾。1809年仍未考中进士。张师诚1810年入觐,力劝林再考。次年林以殿试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中试进士,改庶吉士,时年27岁。在京七年,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黄爵滋(1793—1853),字德成,号树斋,江西宜城人。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禁烟名臣。官至礼、刑二部侍郎。嘉庆十三年(1808年),入府州府学,学业大进。十七年县试名列第一,翌年以郡禀生考取拔贡。二十四年,参加江西乡试中举。道光三年,会试成进士,入选翰林院、授庶吉士。六年散馆授职编修,不久充国史馆协修、武英殿纂修、总纂官。其间,常与友招客论文,饮酒赋诗,并同宣南诗社成员诗酒往还,在京渐有诗名。八年,受为江西乡试副考官,阅卷二十几昼夜,几成目疾。十二年,充会试同考官,授福建省监察御史。第二年,受命典山东乡试。十五年升鸿胪寺卿。十八年六月,他上《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极言禁烟。引发关于鸦片弛禁的讨论。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1816年以翰林院编修派充江西乡试副主考。1819年,又派充云南乡试主考。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2月)返京,参加过两广总督陶澍创办的“宣南诗社”所谓“宣南”,是指明清北京城宣武门以南的外城。诗社由嘉庆七年壬戌科(1802年)的进士陶澍、朱叶、顾莼、夏修恕、洪占铨、吴椿等组成。 诗社一度中断,1814年由董国华出面再组,参与者较多,著名思想家魏源 (1794—1875) 此年入京,亦有诗记载其事。早在雍正、乾隆时期,居京外籍官绅纷纷建立会馆,接待各省进京会试举人,汉族京官的宅邸不断增多,附近琉璃厂书肆、古董店、字画和文具商铺林立,宣南于是成为清代人文荟萃之地。这一特殊的交往本身对当时士林及学术诗文风气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成员多为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籍的士大夫。鸦片战争时已名存实亡。,重视国计民生和改革。自二十五年起,先后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苏布政使。任上注意农田水利、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道光十年(1830年)放湖北布政使。此年在京期间与友人黄爵滋、龚自珍、魏源等过从甚密。次年又任河南布政使,未几又升东河河道总督。其间,不辞劳苦,虽深恶官场腐败,仍以国计民生为大计,积极铲除弊端,亲自实地查险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后黄河自然改道,由山东入海,证明林则徐的思路是科学的。道光十二年升任江苏巡抚,和两江总督陶澍共事,志同道合,相得无间,又常延请魏源商议兴利除弊事宜。在江苏巡抚任上,与陶澍会奏主张严禁鸦片、自铸银币,解决银昂钱贱问题。十五年,奉旨赴江宁接署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积极推行淮北“票盐”制度。十七年入京觐见,奉旨擢湖广总督。时鸦片已成为危及中国国计民生的严重弊害。

对鸦片一事,先有十六年(1836年)太常寺上卿许乃济奏请变通禁例,弛禁鸦片。后有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奏请厉禁鸦片。道光帝令各地督抚各抒己见。林则徐坚决支持黄奏,主张严禁,并在武昌开展禁烟运动。十八年(1838年)十一月,奉旨入京觐见,进京途中,在直隶安肃县与琦善相遇,后者以“无启边衅”相威胁,不为所动。抵京后为道光帝八次召见,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事件。

十九年正月(1839年)抵广州。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采取撤买办工役、封锁商馆等措施,迫使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和烟贩们交出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农历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除端午节一天)销毁鸦片19 179箱,2 119袋,共计2 376 254斤。在销烟期间,林则徐积极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如《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澳门新闻纸》等,成为中国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林也成为最早较多地了解外国情况的中国士大夫。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他坚信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招募水勇,操练教习。当年七月,因义律不交出杀害中国村民的英国水手,又不肯具结保证不再夹带鸦片,林则徐下令断绝澳门英商接济。义律首先挑起了未经宣战的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中英首次交锋,成败至今仍有争论。十一月,林遵旨停止中英贸易。在觉察到英国蓄意要发动战争后,据西方传来的消息先后数次奏请令治海各省备战。但是,从总体上而言,林则徐并不认为英国会发动对中国的全面战争,在思想方面,他是准备不足的。1840年(道光二十年)1月,林正式任两广总督。6月下旬,英侵华远征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英军攻粤闽未逞,改攻浙江,7月6日陷定海;8月中旬抵天津大沽外。道光帝恐慌求和,答应惩治林、邓等,英军南返。10月林则徐被革职,留粤备查问。此后林仍奔走查看要隘,筹募壮勇守卫广州,反对钦差大臣琦善畏敌求和。曾向主持粤战的奕山上防御建议,不被采纳。二十一年三月,林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在浙积极筹议战守。五月,广州方面战败,奕山签订《广州和约》。六月二十八日,道光帝以广东战败,归咎前任,革去林四品卿衔,从重发往伊犁充军。途经镇江,授旧友魏源以《四洲志》及有关外国资料,嘱撰《海国图志》。去伊犁途中又奉旨治理黄河。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抵伊犁。倡导水利,开辟屯田,整饬边疆防务。二十五年(1845年)十二月被重新启用,任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和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病辞归籍(福建)。三十年九月(1850年10月)奉旨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十月抱病启程,十月二十二日病逝于普宁县行馆。赠太子太傅,谥文忠。

在近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既有定论又有争议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