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蒙古秘史》文献版本考
白·特木尔巴根更新时间:2020-09-25 15:49:57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从实证的角度对《蒙古秘史》进行了文献上的考据。1.《秘史》的成书过程。梳理前人关于《秘史》写作时间之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参核《元史》《史集》以及元人文集,比勘对元太祖、元太宗事迹的不同记述,归纳《秘史》在史实叙述上存在的问题,藉以考求《秘史》的成书过程。2.《秘史》的文献著录。综挹自洪武刻本问世以来历代官私书目、艺文志就《秘史》的著录文字,钩沉明清学者引录《秘史》,用之于探究史实之事例,论述其庋藏状况和影响。3.《秘史》的版本。作为物化形式的《秘史》,其版刻之多,流传之广,久已创下蒙古文献中的最高记录。该专著分别阐述了洪武刻本和《永乐大典》抄本的产生、流传,并重点总结了多年以来访求、搜集诸版本的收获,简要评述现今庋藏于国内外的诸版本之优劣,为学术界整理出一部精校本提供版本依据。4.《秘史》名物考证。《秘史》作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提到的名物众多。在此主要撷取礼答罟罟以及官名等,重点加以考证,阐发这些名物出现在《秘史》中的历史渊源。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4-04-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白·特木尔巴根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契丹资料辑录:东胡系民族资料汇编
《契丹资料辑录》主要辑录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以及五代初期约五百多年契丹的史料。收录时间,上起自契丹之名始见于《三国史记》记载的378年(东晋太元三年、高句丽小兽林王八年),下讫于907年(唐天祐四年、后梁开平元年)耶律阿保机取代遥辇氏称汗建国。历史35.7万字 - 会员
战国秦汉西南民族地理的格局与观念研究
本书以战国秦汉西南民族地理的格局与观念为研究对象,旨在详细梳理和研究族群演进格局、“华夷之辨”思想对族群空间建构影响的基础上,揭示民族地理观建构路径,阐明民族地理观与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空间建构的关联。基于汉文史籍、汉译彝文史籍、考古、碑刻、环境考古等资料的梳理,文献分析、形象学、环境史、概念史等方法的使用,研究揭示:(1)战国秦汉西南族群演进具有区域性与族群性双重特征,且西南族群演进的“区域性多元一历史34.1万字 - 会员
东胡系民族基本史料辨析研究:东胡系民族资料汇编
《东胡系民族基本史料辨析研究》包括《乌桓基本史料辨析》《两汉三国时期鲜卑基本史料辨析》《慕容鲜卑基本史料辨析》《宇文鲜卑基本史料辨析》《段部鲜卑基本史料辨析》《拓跋鲜卑基本史料辨析》《秃发鲜卑基本史料辨析》《乞伏鲜卑基本史料辨析》《吐谷浑基本史料辨析》《柔然基本史料辨析》《契丹基本史料辨析》《库莫奚基本史料辨析》《室韦基本史料辨析》等十三篇东胡系民族文献史料辨析研究成果,力求在充分占有文献史料的基历史25.1万字 - 会员
多维视野的壮族形象建构研究
本书围绕着壮族形象建构的问题,分析了历史文献、壮族口述作品、当代壮族历史书写、壮族英雄叙事、壮族山歌活动、文人书面文学、仪式活动、品牌创建活动、全球性交流活动的壮族形象建构功能、建构规律、建构特点,探讨了文化认同在壮族形象建构中的具体作用,总结了壮族形象建构活动的共性规则,为壮族形象的建构实践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本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壮族形象建构意识,促进壮族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为进一步历史22.5万字 - 会员
西北民族论丛(第17辑)
《西北民族论丛》以“西北民族”为研究重点,主要方向为西北民族史与民族关系史、西北民族与邻国交流史、西北民族宗教文化研究、西北民族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等。从学科来讲,西北民族研究不仅涉及历史学中的民族史、中外关系史、历史地理、历史文献学、科技史、文物考古等学科;而且也涉及民族学、社会学、地理学、法学、经济学等人文社会大学科,反映了海内外相关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历史32.9万字 - 会员
民族史文丛(2019年第1辑/总第1辑)
《民族史文丛》由西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立足于西北民族史研究的基本面,注重档案文献和稀见文献的公布、整理与研究以及少数民族历史文献的翻译和解读。本书为2019年第1辑,主要内容包括俄氏系谱中吐蕃史料考辩,吐蕃治理敦煌期间对敦煌石窟营造的影响,吐蕃王朝职官制度研究综述,尼古拉斯·维特森藏汉镜铭文在国外的研究轨迹,高昌回鹘时期的葡萄种植业与葡萄酒制作,敦煌莫高窟乘象菩萨与尊格演变,明初从军卫置历史17.3万字 - 会员
重构契丹早期史
本书意在通过对契丹早期史料的检讨、批判,从微观(史实考证)、中观(研究方法)、宏观(总体认识)三个层次,对契丹早期史料加以再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和出发点,深入契丹/辽本身,尤其是其统治集团阿保机家族对于契丹历史记忆的塑造,进而尝试对契丹建国前史进行一定程度的复原探索。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文本批判,下篇为史实重建,结语部分则以契丹早期史为例,讨论其在史学研究中的典型意义。书末附录对百年以来契丹早期史历史24.3万字 - 会员
13—19世纪河湟多民族走廊历史文化研究
本书以13—19世纪河湟地区的历史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这一时期该地区的军政制度、土司演变、民族宗教、农业开发、茶马贸易、朝贡贸易、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较为独到的见解。本书的特点是史料翔实、内容涉及广泛,对境内各民族的发展均有较深入的研究,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成果的汇集之作,是一部了解该地区历史不可多得的著作。历史39.3万字 - 会员
英雄史诗论集
当蒙古民族尚未形成,更谈不上国家的古老时代,各个分散的蒙古氏族和部族共同聚居于南西伯利亚和中央亚细亚的时候,出现了英雄史诗并逐渐得到发展,反映了蒙古氏族和部落的婚事斗争和对外争战。在那漫长的岁月里,蒙古氏族和部落出现许多勇敢无畏的英雄人物,为保卫家乡和和民众,与外来挑衅者入侵者进行长期艰难困苦的斗争,史诗歌颂了他们坚韧不拔的英雄主义精神,这些史诗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形象性和艺术性。本书基于作者对活态历史18.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