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木心讲稿系列4册
木心更新时间:2020-08-14 12:36:31
最新章节:有朋自西方来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木心讲稿系列3种(1)《文学回忆录》(上下册)——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2)《木心谈木心》——在历时5年的“世界文学史”课程中,木心曾应听课生再三恳请,于1993年3月7日至9月11日,以9堂课的半数时间,讲述了自己的文学写作。其全部内容,包含在陈丹青的原始笔记中。(3)《鱼丽之宴》——为什么木心是木心,Whoiswho?木心自己公布的一本“答案之书”。
上架时间:2020-05-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木心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国现代文献学文丛:民国文学讨论集(第二辑)
“民国文学”从概念提出到引起各方面关注是1997—2013年10多年间的现象。2013年,《民国文学讨论集》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汇集了这一次讨论的主要文献,2013年以降,这一学术理念逐步走向深化。本书为第二辑,是第一册文献集之后的史料汇集,保留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以供学术研究参阅。所谓的“代表性原则”指的就是不再简单重复前期话题提出者的观点,或者重复前期已经被反复表述的思想主张,有自己独立文学33.2万字 - 会员
世界优秀散文选
《世界优秀散文选》荟萃了全球文学史上众多杰出作家的经典散文篇章,跨越时空界限,展现了丰富多元的思想情感与艺术风貌。从哲思深邃的欧洲随笔,到温婉细腻的亚洲小品,再到自由奔放的美洲叙事,本书精选了那些触动心灵、启迪智慧的文字。每一篇散文都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对自然、爱情、死亡、梦想等永恒主题的深刻探讨,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与美,享受一场跨越国界的心灵盛宴。文学8.6万字 - 会员
小河淌水唱新歌:北京大学定点帮扶弥渡十周年纪念文集
本书收录北大相关院系、职能部门、“名誉村长”、挂职干部、参与师生校友及弥渡县有关领导的实践回顾、感人事迹、收获感悟等60余篇,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大师生、校友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投身弥渡定点帮扶事业、助力弥渡高质量脱贫振兴的记录。文学17.6万字 - 会员
古典小说论集
本书为作者40年间所作古典小说研究论文的选集。内容主要是关于明代“四大奇书”和所谓的“乾隆三大小说”(《儒林外史》《红楼梦》《歧路灯》)、《聊斋志异》等“八大名著”的研究。研究应用作者所提出的”文学数理批评”理论,揭蔽古典+说叙事的“三复情节”“三极建构”“二八定律”‘六一’模式”“‘中点’模式”“五世叙事”,以及多书相关之“石头记”“女仙指路”“方位学”“反模仿”叙事模式或创作方法;提出并论证“文学48.8万字 - 会员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性研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36届年会论文集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文化语境中,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学科与理论建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2019年11月1日至4日,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36届年会暨“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历史性与当代性”学术研讨会在南昌举行。此次会议是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又恰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的时间节点上召开的。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和论文集的出版,对深化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研究,特别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学28.2万字 - 会员
先驱者的初心与新时代的使命: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本书分为上下两辑,收录了《人民创造历史——李大钊群众观略述》《1924年李大钊在苏联的经历及相关文献研究》《重视扩大李大钊日本文献史料的收集与研究》《李大钊研究的若干新思考》《李大钊与北京大学社会主义研究会》等文章。文学53.6万字 - 会员
中国历代状元文章精选
科举制度是隋唐至清以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自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止科举考试为止,在中国历史上存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历代有诸多学子参与乡试、会试、殿试等各级考试。其中,殿试高中第一名者便称为状元。朝廷通过殿试策问,提出有关经义或政事等问题,以简策问难,征求对答,用来考察应试者的学术水平和对国家政务的理解能力。本书精选历代状元文章,汇编成集,将繁体字化为简体字,异体字改为通文学12.5万字 - 会员
回忆鲁迅先生
《回忆鲁迅先生》是萧红散文的代表,1940年7月在重庆妇女生活社初版,署名萧红。书中除萧红撰写的同名散文名篇之外,另附有许寿裳的《鲁迅的生活》和许广平的《鲁迅和青年们》两篇文章。萧红只是用她的笔将鲁迅先生家的大门敞开,让读者看看那不常见到的鲁迅家居生活;他的家庭、家中的摆设和鲁迅个人性格上的特征及怪癖。本次出版,编者除依据生活书店1946年版本为底本进行编校外,增补了萧红关于鲁迅的多篇作品,涉及散文学6.5万字 - 会员
良史与良师:学生眼中的十位著名史家(增订版)
本书收录了著名史家李埏、李伯重父子回忆自己的老师张荫麟、钱穆、闻一多、吴晗、方国瑜、韩国磐、傅衣凌、吴承明、何炳棣等人的文章多篇,对他们的品格、学识做出了描述,展示了“良师”与弟子们教学相长的动人经历;同时对他们史学研究的特点、成就做出了介绍,展示了“良史”的史识、史才与史德。文学13.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