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让你受益一生的自我疗愈心理学
更新时间:2015-05-28 14:22:09
最新章节:第45章 疗愈失衡的身心,保持好心态健康身心灵(2)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牧之所著《让你受益一生的自我疗愈心理学》全面系统地解析了自我疗愈心理学的原理,多角度探讨了现代人常见的各种不良心理,剖析了自卑、愤怒、焦虑、忧郁、抱怨、悔恨、烦恼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内在根源,提供了一些简单、易行、有效的心理自愈方法,同时也阐明了职场、交际、爱情、婚姻、生活中心理问题的应对之道,为每一个深受心理问题困扰的人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参考指南。
品牌:金石海纳
上架时间:2015-01-01 00:00:00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金石海纳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我的骨头没有忘记
斯蒂芬妮有一个看似正常、光鲜的家庭,但她家的房门背后,暴力和语言伤害日复一日、父母把自己无力解决的种种问题转移到下一代身上,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伪装和自我麻痹……长大后的斯蒂芬妮脱离家庭去独立生活,凭着聪明才智和努力拼搏,年纪轻轻便事业有成。她以为自己早已忘记了过去的伤害,却不断在生活中遭遇问题,遇到所爱的人也无力回应,心态不断崩塌。在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斯蒂芬妮重新审视自己,看到那些曾经的伤害已经刻心理17万字 - 会员
自我疗愈的力量
自我疗愈,是一种激发自我力量,让人重新焕发活力的过程。当我们受到伤害、感到疲惫时,自我疗愈让我们有机会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行。在本书中,作者布朗博士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心理健康思维方式——“心灵自愈的四大支柱”,即呼吸、睡眠、饮食和运动。布朗博士研究认为,优化这四大支柱有助于我们获得目标感、平衡感和满足感,并充满希望地生活。他通过分享自己和患者们与抑郁症斗争的经历,向读者展示了这四大支柱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心理9.4万字 - 会员
美人鱼去看心理医生:自我觉醒的心旅行
每位女性都应该是一条美人鱼,畅游在蔚蓝的大海里,唱着美妙的歌。在旁人眼中,易晴的生活趋近完美:丈夫爱她,女儿乖巧,领导赏识,同事友善……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她这条美人鱼,发不出声音:两点一线的生活让她倍感疲惫与压抑。为了顾家,她默默放弃了外派升职机会,眼睁睁看着别人取而代之,大放异彩。易晴不知道:为何自己的内心有那么多冲突?如何才能兼顾好个人与家庭?怎么活,才能活出完整的自己,唱出美妙的歌?在心心理10.5万字 - 会员
反内耗思维:阿德勒的16堂钝感力训练课
当情绪“过敏”时,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种可能不是你太敏感了,相反,是你还不够敏感一一对事实真相和正确的解读方式不够敏感。在人类的认知误区中,最常出现的错误就是归因错误。它会带来错误的解读方式,导致我们产生过量的负面情绪,进而产生冲动、内耗等各种情绪问题。经过恰当的思维训练,每个人都有可能优化解读方式、改善状态、改变命运!结合多年职场经验及个人成长咨询经验,作者发现面对复杂的情况,高手大多只会聚焦“以心理11.9万字 - 会员
写给中国人的心理科普书(共五册)
那些被压抑的不良情绪需要合适的出口,强求完美只会让自己更焦虑。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打破枷锁,过不内耗的人生。三甲医院医生写给中国人的心理科普书,从临床案例展开,摆脱强迫症、抑郁症、妄想症、讨好型人格……心理29.1万字 把下一颗珍珠穿到绳子上:施图茨的疗愈之道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难免出现痛苦、逆境、冲突与不确定性,唯有步履不停,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复原力。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菲尔·施图茨便开始基于临床经验撰写颇具洞察力的文章,四十年间,这些观点经过长期的验证和沉淀,不断汇聚为新的见解,并形成了这本书。无论是追求成功、幸福、爱情、自由与满足感,还是应对焦虑、愤怒、失去、遗憾与选择困难,施图茨都能帮我们将混乱变得有序。施图茨称自己为“把下一颗珍心理8.6万字- 会员
上班哪有不“疯”的
模糊的指令,清晰的大饼;句句不谈薪资,条条不离奉献;几百块的预算撬动上千万的杠杆;3000来块的薪水,要命一般的工作体验;……上班哪有不“疯”的!硬撑罢了!自工作以来,分享欲淡了、脾气大了、身体垮了,发量、活力、美貌、健康……似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在慢慢离我们远去。而钱呢?好像……似乎……仿佛……也没有!有时候真的忍不住问自己:为什么要工作?上班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不上班会不会活得更好?本书作者小川心理11万字 - 会员
关系的重建
这是一本写给为人际关系困惑的人们的情感关系导航指南。22篇情感暖言,总有一篇会让你看到自己与父母、朋友、同事、爱人等相处模式。书籍从“好好爱自己”“与人舒服相处”“持续优于昨天”“接纳现实模样”四个方面,给予希望寻求良好关系或想要改善自己与他人关系现状的读者幸福生活的方法论,帮助读者探寻舒适的相处模式,重建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心理6.7万字 - 会员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
中国传统文化从来就不缺好的故事,缺的是好的解读。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了凡四训》,拨开了生命重建的重重迷雾——袁学海信命、认命,最后躺平,“澹然无求矣”,其实是陷入了心理学上的“习得性无助”。他心如死灰,“终日静坐,不阅文字”,感受不到活着的意义,恰恰是抑郁症的表现。在栖霞山中,云谷禅师与袁学海那场惊心动魄的对话,活脱脱就是无与伦比的心理治疗,仅仅通过一次,就让他获得了治愈。之后,袁学海改名袁了凡,心理9.2万字